研究行星内部结构、检测电网负荷……国家超级计算成都中心“算法多”
四川在线记者 王国平
1月17日,国家超级计算成都中心举行“数启新篇·算领未来”2024年度用户大会。
记者从会上获悉,截至目前,国家超级计算成都中心服务的用户数已超过1690个,为用户提供多元算力及其增值服务、数据要素服务、协同创新服务、生态运营服务、载体空间服务,涵盖基础科学、人工智能、城市治理等30余个领域,累计完成了超1.01亿个作业数。
活动现场
成果发布
“谛听”地震波大模型十亿参数版本
活动上,肖卓伟博士代表地震大模型创新应用联合实验室“谛听”大模型研发团队,介绍了“谛听”地震波大模型的最新研发进展,并发布了“谛听”地震波大模型十亿参数版本。
“谛听”地震波大模型研发团队由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清华大学、国家超级计算成都中心和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共同组成。
据悉,“谛听”地震波大模型研发工作于2024年1月正式启动,已于2024年7月28日发布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初期版本,此次发布的是第三阶段测试版本,该测试版本已有效服务于西藏定日6.8级地震应急监测工作。
据介绍,“谛听”研发团队计划于2025年依托国家超级计算成都中心,形成地震波人工智能模型第三方评测平台。
国家超级计算成都中心常务副主任王建波表示,在过去的一年,成都产业集团下属国家超级计算成都中心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和省市产业发展,将服务模式从单一算力资源服务扩展为多元算力及软硬一体的应用协同服务。在人工智能模型训练、软硬协同工业仿真、前沿探索科学智能AI4S等领域取得重要进展,分别推出了基于自主算力的大模型生产线MaaS、"天府工坊"高端仿真平台,以及基于AI4S在新型材料、基因测序创新实践等。同时与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协同创新,打造自主可控技术的产业生态,为成都市、四川省及西部区域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持。
前沿应用
为探索行星内部结构开辟新途径
活动上,多位科研人员就超算的前沿应用做了专题介绍。
成都理工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尹坤的《超算与人工智能结合探秘行星内部熔化之谜》报告,受到与会者的关注。
尹坤表示,行星内部熔化过程是一个复杂而神秘的现象,对火山喷发、磁场形成以及行星整体演化都产生着深远影响。但由于行星内部实验测量面临百万大气压、数千摄氏度的极端环境以及样品准备和动态监测等技术难题,导致难以用常规方法开展研究。因此他和研究团队创新性地联合国家超级计算成都中心将超算与人工智能相结合,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开展研究,并取得重要发现,相关成果已发表在Science Advances(《科学进展》)上。该研究为探索行星内部结构开辟了新途径,也为超算与人工智能在地球科学领域的深度融合提供了典型案例。
国网四川省公司成都供电公司科技数字化部专责李喆则介绍了电力大数据在服务政府、居民、企业方面的做法和场景应用。例如,2024年国网成都供电公司与国家超级计算成都中心共同研发了基于Lstm神经网络的电网负荷预测模型,通过大数据与人工智能计算,在成都市范围内实现了分地区的分钟级实时负荷预测。
据悉,该场景应用已于2024年12月完成研发,目前已用于成都市各个区县的实时负荷预测,形成了“算力+电力”融合应用新典范,为成都市迎峰度冬电力保供提供有效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