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安全隐患“消灭在上路前” 车联网异常行为检测机制将于4月1日正式实施

热点新闻 1
  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汽车产业的深度融合,让数据泄露、网络攻击等风险如影随形。因此,强化预防和及时治理显得尤为重要。  据全国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消息,《车联网网络安全异常行为检测机制》(GB/T45181—2024)(以下简称《机制》)在近日发布,并将于2025年4月1日起正式实施。  具体来看,《机制》规定了车联网系统中网络安全异常行为的检测要求,包括检测的范围、方法、

  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汽车产业的深度融合,让数据泄露、网络攻击等风险如影随形。因此,强化预防和及时治理显得尤为重要。

  据全国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消息,《车联网网络安全异常行为检测机制》(GB/T45181—2024)(以下简称《机制》)在近日发布,并将于2025年4月1日起正式实施。

  具体来看,《机制》规定了车联网系统中网络安全异常行为的检测要求,包括检测的范围、方法、频率等;提供了车联网系统在发现网络安全异常行为后应采取的响应措施,包括报警、隔离、记录等;鼓励车联网企业对网络安全异常行为进行分析和改进,提升系统安全防护能力。

  汽车网络攻击频发

  不同于传统汽车更多依赖于机械和电子系统,智能网联汽车需要大量的算力和网络信息通信,不仅作为一个移动智能终端,更是实现车与人、路、后台等智能信息交换共享的重要载体,与之相符的自动驾驶、互联网地图、智能交通技术也在不断升级与革新。

  高新兴集团高级副总裁吴冬升告诉《华夏时报》记者,一辆智能网联汽车内置有大量的传感设备,会不断地采集环境感知信息,包括道路信息,车辆工况信息,还有驾驶人员以及乘客的个人信息。根据预测,到2025年,具备L2级辅助驾驶功能的乘用车渗透率将超过70%,随着AI大模型的上车,智能网联汽车涉及的数据量将迎来爆发式增长。

把安全隐患“消灭在上路前” 车联网异常行为检测机制将于4月1日正式实施

  在网络安全风险之外,数据及隐私泄露同样是消费者关注的问题。借助蓝牙、网络或者其他接口,不法分子能够侵入车辆系统,进而控制组件并盗取数据。从驾乘人员的面部表情、动作、目光、声音数据,到车辆地理位置、车内及车外环境数据,汽车数据隐私泄露所引发的争论愈发常见。

  此前特斯拉、高合汽车被曝光“车内摄像头拍摄照片泄露”事件,尽管企业迅速做出澄清,坚称不存在官方获取或泄露相关图像的行为,但这一事件仍然引发了公众对于个人数据与隐私安全的强烈担忧。

  也因此,车联网网络安全正成为影响消费者购车决策的重要因子。2023年广州车展期间的一项调研显示,43%的用户会把信息安全、隐私安全等纳入购车的首要考虑因素。

把安全隐患“消灭在上路前” 车联网异常行为检测机制将于4月1日正式实施

  “《机制》的推出,从源头上提升了车企网络安全防护能力,使其安全运营人员可以在攻击真正发生之前检测到潜在的网络安全风险,并及时作出响应,提高整体安全水平。”吴冬升谈道。

  安全责任需产业链多方共担

  在网络安全等问题上,车企通常被视为汽车产品的第一责任人,其对安全的重视也与日俱增。比如华为在问界M9上市时提出的“隐私是至上的尊贵”;上汽集团则提出“网络和数据安全是智能网联汽车基石,网络和数据安全关乎企业生存、关乎企业发展”的口号,并将其上升到集团战略的高度;极氪同样在数据安全方面投入良多,在获得国际相关认证的同时,还积极参与了我国多个关于汽车数据安全标准的编写。

  如今,车企在安全防护方面的工作做的如何?根据《车企数据安全能力建设的进展与改进建议》报告,目前多数车企凭借多年在信息化技术的投入和应用,以及与第三方安全服务企业的合作,在数据安全治理、边界安全、端点安全和安全运营方面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管理和技术体系,但在应用开发安全上还存在短板。虽然80%以上的车企都自建了数据安全团队,并配备足够的安全人员,但部分企业还流于形式。

  上述报告还提出,在安全运营方面,企业已经形成相对完备的安全运营体系,但由于企业侧本身数据价值密度大,车企自身能力不一等问题,数据泄漏的事件仍时有发生。

  在吴冬升看来,智能网联汽车供应链链条较长,车企对此的可控性相对有限。如果单纯将供应链中的所有安全责任归咎于整车厂并不现实,各个供应链上的企业安全能力等级需要划分,安全边界也需要管理。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网络与信息安全学院教授苗银宾建议,加强产业上下游协同,强化供应链安全管理。“将车企的数据安全管理要求向上下游产业链延展,确保供应链的安全管理机制具有持续性。可参考云平台责任共担模型,建立汽车数据安全责任共担机制,将安全责任落实到全产业链各环节,促使各参与主体形成‘自我规制’观念;从全面评估潜在风险、确定预警指标、建立监测系统、制定应对策略,形成供应链风险预警机制,减少数据面临的潜在风险和威胁;配套建立信息共享机制等。”

  他进一步对《华夏时报》记者补充道,一方面,加强车企与供应商在整车产品数据安全的沟通与协作。另一方面,双方应积极主动跟踪监管方对供应链各环节的网络安全要求,分析预判、及时获取潜在合规需求;加快智能网联汽车核心零部件的国产化替代,强化底层零部件安全防护。积极鼓励零部件企业和车企“结对子”,促进国产智能化核心零部件的技术发展和推广应用,降低国外零部件可能存在的安全后门。

  此外,苗银宾指出,主管部门与行业协会也应牵头制定车联网领域网络和数据安全风险评估办法、重要数据识别等细则文件,确保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开发、测试、上路等全生命周期以及数据全流程的合规性和安全性,共同参与推动车联网网络安全建设。

(文章来源:华夏时报)

打赏
版权声明 本文地址:https://dyxjsm.cn/post/5177.html
1.文章若无特殊说明,均属本站原创,若转载文章请于作者联系。
2.本站除部分作品系原创外,其余均来自网络或其它渠道,本站保留其原作者的著作权!如有侵权,请与站长联系!
广告二
扫码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