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金协会披露移动金融App备案进展:单款App平均发现问题数量降幅达40%
北京商报讯(记者岳品瑜董晗萱)1月9日,北京商报记者在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以下简称“协会”)召开的工作座谈会中获悉,截至2024年底,共有4319家机构在协会的备案系统注册并登记了2951个App信息,827家银行、证券、保险、非银支付等从业机构以及部分地方金融组织的2598款App通过了备案,2902家金融机构完成了关联备案。
通过备案工作,单款App平均发现问题数量由2020年的45.62个下降到2024年的27.47个,降幅达40%。具体到数据安全、安全防护和个人信息收集使用三方面,问题平均下降30%以上。
在过往实践中,移动金融App违规收集和滥用个人信息、大数据杀熟等问题频发。对于移动金融App的合规治理,一直是近年来监管重点工作之一,具体方式包括协会备案、违规案例展示等。“未来协会将在监管部门的指导下,继续做好金融App备案等行业治理管理工作。”协会党委副书记、秘书长马超表示。
当日,协会发布了26个2024年移动金融App创新实践典型案例,涵盖银行、证券、保险、支付等多个领域,全面展现了移动金融App在不同业务场景下的创新实践和卓越成果。
入选案例也一定程度上诠释了金融业创新发展趋势。在服务模式方面,金融App将金融服务能力与用户生活、生产场景深度融合,构建多元生态;聚焦养老金融,从客户全生命周期的养老规划出发,打造“金融+生活”一站式养老服务体验和数智适老化金融服务,赋能银发经济;拓展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通过线上渠道开展全市场首单数币柜台债业务。在功能交互方面,金融App通过多渠道交互与客服智能化、高频场景直达、用户旅程体验创新、个性化定制服务增强、支付操作便捷化等化繁为简,优化升级用户体验。
“金融App不再一味地在功能设计和布局上追求大而全,而是通过大数据分析用户习惯,优先展示用户最常用的功能,做到高频场景直达,通过采用智能客服、虚拟数字人、远程语音和视频等技术,为用户打造更为便捷的个性化服务。”马超举例道。
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在移动端的普及和应用也在深刻改变着金融App的服务方式。比如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提供虚拟客服、精准营销;利用卫星遥感技术提供涉农贷款服务;利用面部识别技术,识别牲畜以及设计牲畜业保险产品。马超表示,这些依托于新技术开发的产品,不仅为金融机构带来了新的业务增长点,而且能够有效地降本增效、管控风险,树立了一批效果好、可复制、易推广的典型做法。
安全合规是金融行业的生命线。马超进一步指出,在金融App求新求变的同时,合规意识和安全水平正在不断提高。如今,通过综合运用大数据、生物识别、数字证书等技术,构建智能化多层次的安全防控体系,已逐渐成为金融App的标配。
(文章来源:北京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