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有耐心 创新有信心——解码千亿级上海国投“压舱石”效应
近期,总规模达1000亿元的上海三大先导产业(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母基金和未来产业基金连续“放大招”:2024年12月30日,上海三大先导产业母基金签约首批12家生态合作基金,共认缴出资67亿元,基金总规模250亿元,放大倍数达3.73倍。第二批合作伙伴遴选申报同步启动。2025年1月8日,上海未来产业基金发布投资策略,近期将正式启动子基金公开遴选工作。
一系列大动作背后,是一家去年重组而来的千亿级国资平台——上海国有资本投资有限公司(下称“上海国投”)在持续发力。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健全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壮大耐心资本,更大力度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创业投资,梯度培育创新型企业。2025年1月2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政府投资基金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旨在构建更加科学高效的政府投资基金管理体系。
“上海国投成立的初衷,就是建设创新策源和产业孵化投资平台,从事基金管理,聚焦三大先导产业和未来产业,当好耐心资本、长期资本。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全国一流的复合型国有资本投资运营集团公司。下一步将紧扣功能定位,保持战略敏捷和战略主动,加快打造策源孵化、战略投资、科产赋能、科创金融、投研控一体五大功能,努力为上海国资国企改革、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作出特殊贡献。”在接受记者专访时,上海国投公司董事长袁国华说。
整合资源实现“集中力量办大事”
上海是地方国资重镇。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上海地方国有企业资产总额突破29万亿元,同比增长4.2%。
在上海的国有企业中,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扮演着重要角色。尤其是在经济发展越来越转向创新驱动的当下,市场普遍希望国有资本成为更有担当的长期资本、耐心资本。统计显示,截至2023年,各地政府积极布局种子、天使、科技成果转化、创投、产业等各类基金,目标规模约12万亿元,已认缴规模约7万亿元。新设基金中的国资出资占比已超过80%,发挥着耐心资本“压舱石”的作用。
此前,包括上海国际集团、上海国盛集团、上海国投公司在内,上海拥有多家国资投资运营平台以及一系列国资背景的市场化母基金和深耕垂直领域的专业基金。“如何整合资源,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以更强的国资平台,更有效地引导和带动社会资本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和关键核心技术领域,是摆在上海国资面前的一道考题。”行业观察人士认为。
2024年4月,上海国投公司与上海科创集团联合重组正式落地。经上海市委、市政府同意,上海市国资委持有的上海科创集团100%股权无偿划入上海国投公司。重组后的上海国投公司,资产总额超1400亿元、在管基金规模约1700亿元,整体实力在全国国资创投平台中位居前列。
实施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是上海市委、市政府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的重要内容。上海市委、市政府要求,上海国投公司要勇挑重担、敢啃硬骨头,全力打造具备科创引领力和国际影响力的行业龙头公司。
“上海国投公司与上海科创集团实施联合重组,是推进国资平台和国资基金联动改革的一项战略性、基础性、牵引性工作。”袁国华告诉记者,重组大半年来,上海国投公司发挥两大平台的原有优势和资源基础,持续推进业务布局协同、体制机制协同、管理团队协同和企业文化协同,初步形成了“1+1>2”的效应。
目前,上海国投旗下拥有上海国投先导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上海未来启点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上海孚腾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等七大基金管理品牌,聚焦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未来产业和其他重点产业等多个赛道,覆盖早期项目、成长及成熟期项目、并购项目等三大阶段。“上海国投将立足功能定位,顺应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的新形势,坚持市场化、专业化机制,更好发挥国有资本赋能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的战略支撑作用。”上海国投公司总裁戴敏敏说。
国资母基金激活科技创新“一池春水”
“加大‘投早投小’力度,支持原始创新和成果转化,着力提升上海三大先导产业整体能级和发展水平……现面向社会公开遴选上海三大先导产业母基金第一批基金管理机构。”
2024年9月,上海国投先导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发布的一则公告,迅速成为国内创投圈热议的话题。
统计显示,2023年上海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规模达到1.6万亿元。2024年前三季度,上海三大先导产业制造业总产值同比增长8.6%,催生了一批硬科技“独角兽”:包括一举融资135亿元的积塔半导体、正在申报科创板的AI芯片头部企业燧原科技、已实现人形机器人量产的智元机器人、央企医药研发外包第一股益诺思等。
产业始于科技,成于金融。为世界级产业集群建设提供金融支持,2024年7月上海正式发布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母基金以及未来产业基金,总规模达到1000亿元。三大先导产业母基金按照“政府指导、市场运作、专业管理”的原则运行,上海国投为三大先导产业母基金的管理平台。
“上海三大先导产业母基金应该是2024年国内创投行业最大的活水之一。”不少创投人士表示。
记者采访了解到,自遴选公告发布以来,共有156家机构踊跃申报。经过2个多月的紧张工作,上海三大先导产业母基金完成了专家评审、立项尽调、现场答辩、正式投决等全部流程,筛选出符合上海三大先导产业发展战略规划、具有高度专业和策略多元特点的子基金作为首批生态合作基金。这些基金中不少是基于与三大先导产业母基金的合作,首次在上海发起设立基金。
“产业投资和基金管理、创新策源和科创服务、战略持股和资本运营,这是上海国投的三大主责主业。”袁国华表示,比如在产业投资和基金管理方面,上海国投正在构建以三大先导产业母基金、上海国资母基金、未来产业母基金为主干,创业引导基金、产业子基金、并购基金、天使基金等为枝叶的“上海国投系”基金矩阵,为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产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持。
与此同时,上海国投还积极与上海各区合作,围绕细分赛道设立投资基金。比如,针对飞速发展的人工智能产业,上海国投与浦东新区共同发布上海具身智能基金、与徐汇区共同发布上海大模型基金。两只基金的首期规模均为10亿元。前者聚焦具身智能本体、核心零部件、泛机器人等领域,后者重点关注基础大模型、垂类大模型,实现差异化发展、错位竞争。
支持科创产业发展,不仅要真金白银,还要灵活机制。上海国投先导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三大先导产业母基金对子基金的出资额一般情况可至30%,最高可达50%。在产业引导方面,要求子基金对产业要达到70%的聚焦率。比如,集成电路母基金出资的子基金,投向集成电路产业的资金比例要达到70%。
五大功能推动
科技产业金融“高水平循环”
AI时代,基座大模型成为核心赛道。面对这样的机遇,国资投资平台积极躬身入局。
近日,国内领先的人工智能大模型企业阶跃星辰完成B轮数亿美元融资,联合领投方包括上海国投旗下国投孚腾等多家知名机构。阶跃星辰由微软前全球副总裁姜大昕创办,其自主研发的万亿参数大模型Step-2,2024年底在国际权威的大模型评测榜单中位列全球第五,受到各方关注。阶跃星辰表示,本轮融资将用于继续投入基础模型研发,强化多模态和复杂推理能力,并通过产品和生态加大覆盖C端应用场景。
在投资阶跃星辰之前,上海国投还先后出手了GPU企业壁仞科技、半导体企业盛合晶微等行业头部企业。虽然重组的时间不长,但上海国投公司以其积极进取的姿态和专业的投资能力给市场留下了深刻印象。
如何更好发挥国资“耐心资本”的作用?袁国华告诉记者,上海国投正在积极打造“5+X”功能,推动科技—产业—金融“高水平循环”。其中的“5”,指的是策源孵化功能、战略投资功能、科产赋能功能、科创金融功能和投研控一体功能,而“X”则包含国际化布局在内的其他功能。
比如,在策源孵化方面,上海国投一手抓“源头”,持续加强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等院校、中科院等大院大所大校的联动对接,做好科技成果的源头转化;一手抓“孵化”,与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浦东新区等地方政府合作,建设一批高质量孵化器。“成立上海未来产业基金就是为了支撑跨学科、跨领域和跨平台的颠覆式创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范式创新。”戴敏敏表示,要重点支持具备创业潜质的科学家,拥有科学家精神的创业者,具备前沿科学转化能力的投资者。
同时,上海国投还在积极组建科创产业研究院,通过链接外部专家,形成一个高水平的顾问委员会。围绕科创产业投资,研究院每年将会推出投资策略报告和投资白皮书,指导旗下基金更好捕捉科创“信号源”。
科产赋能也是上海国投公司的独特功能。“我们不但通过直投和子基金把钱投出去,还要提供优质服务让科创企业能够落下来,与区域经济形成共振效应。”上海国投旗下上海国赋科产经济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说,上海国投将形成特色化、专业化、立体化的集成服务能力,让科创企业能够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当前,中国的科创企业正在积极走出去,开拓全球市场。上海作为开放高地,在助力科创企业出海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围绕国际化布局,上海国投正在积极探索与香港、澳门及海外一流高校、机构、企业的合作,同时对接国际前沿技术、吸引外资企业来华发展。
“展望未来,上海国投将全力当好服务上海科技创新和策源孵化的主力军、促进三大先导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的主引擎、落实国资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的主平台。同时,与各类金融机构建立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共同发挥‘长期资本’‘耐心资本’‘战略资本’的示范、引领、带动作用。”袁国华如是说。
(文章来源:经济参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