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民营经济促进法”到“抱团出海”,委员建言民营经济创新与发展

热点新闻 4
东方网记者程琦1月15日报道:2025上海两会时间正式开启,作为政协委员、民营经济企业上海寰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的南逸,这两天可谓忙得有点脚不着地,一边要进行两会履职,一边紧盯着刚刚中标的阿塞拜疆100MW光伏项目的最新进展。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出台民营经济促进法”“开展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制定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促进平台经济健康发展”。在南逸等委员看来,会议的一系列部署,彰显了国家对民营经济的高度重视,将全方

东方网记者程琦1月15日报道:2025上海两会时间正式开启,作为政协委员、民营经济企业上海寰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的南逸,这两天可谓忙得有点脚不着地,一边要进行两会履职,一边紧盯着刚刚中标的阿塞拜疆100MW光伏项目的最新进展。

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出台民营经济促进法”“开展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制定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促进平台经济健康发展”。

在南逸等委员看来,会议的一系列部署,彰显了国家对民营经济的高度重视,将全方位促进民营经济持续健康蓬勃发展。为此,今年上海两会期间,包括南逸在内的多位委员聚焦“民营企业创新与发展”带来多份提案,为上海的民营经济发展加码。

从“民营经济促进法”到“抱团出海”,委员建言民营经济创新与发展

“民营经济促进法”激活民营企业信心


从散发着烟火气的街边小店,到高新技术、专精特新企业再到生物医药、集成电路等三大先导产业……在上海经济发展中,民营经济是上海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外贸易和经济合作的生力军。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制定民营经济促进法。作为中国第一部专门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法律,民营经济促进法将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民营经济的方针政策和实践中的有效做法确定为法律制度,有助于巩固改革成果,回应各方关切,提振发展信心。

赵丽佳委员 (蔡黄浩 摄)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立法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正当时”。两会现场,上海市政协常委、上海明佳集团董事长赵丽佳对“民营经济促进法”的出台充满期待。她表示,“民营经济促进法”确立了民营企业公平竞争和平等地位。全球经济形势影响下,民营企业对未来普遍持悲观预期,立法保障其在各领域公平竞争、平等对待,将极大激活民营企业信心,对推动上海高质量发展及“五个中心”建设意义重大;同时,期待立法后尽快出台具体实施手册或意见,让民营企业有切实体感度,这是关键所在。

针对上海民营经济发展特点,赵丽佳还提出了三点建议,她说,“首先,充分发挥政府引导基金作用,唤醒沉睡的民营资本,推动上海三大产业及经济高质量发展;其次,鼓励资金‘投早投小’,助力初创企业成长。最后,还要通过示范案例让企业切实感受到营商环境变化,体会政策实效,这是营商环境优化的关键。”

培育壮大民营经济发展新质生产力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这将在众多领域催生规模巨大的新供给、新需求,为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带来新机遇。

今年两会期间,上海市工商联聚焦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机遇,提出了加快培育民营企业新质生产力的提案。

在此前,工商联已通过挖掘全市 117 家民营企业的数据,实地调研 20 多家重点民营企业后发现,除部分头部民营企业、专精特新以及高新技术企业数 字化、绿色化转型成效较好之外,多数中小民营企业在数 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方面仍然面临困难。

工商联界别 (蔡黄浩 摄)

从“民营经济促进法”到“抱团出海”,委员建言民营经济创新与发展

如,“缺方案、不愿转”。企业对转型认知程度不深,转 型的主动性、积极性欠缺。转型路径不清晰,容易出现 “重硬轻软”的现象;“缺技术、不会转”,核心数字化转型工具亟待攻破, 技术创新及应用不足,开源社区创新布局较少;以及“缺配套、不敢转”,标准建设缺口大,企业、行业 数据的标准、评估体系欠缺。人才、资金等要素保障不足。 

对此,工商联建议 ,建立解决方案和产品名录发布机制,完善转型服务供应商与中小微企业的对接机制,为 企业提供低门槛、看得见、可落地的解决方案;探索给予平台赋 能的中小微企业转型的专项补贴,增加对中小微企业数字化产品和解决方案的招标倾斜力度和购买额度。

此外,工商联还建议,强化龙头企业的示范引领作用。通过制定行业标准、市场资源 共享等方式促进技术溢出,加强行业共性解决方案研发和 供给,梳理提炼细分行业共性问题和应用场景,让中小企业“看样学样”,打造大中小企业协同转型数智平台,推动大型制造企业联手产业链共建一批垂直工业品服务平台和专业智能运维平台,开放全链路应用场景,赋能中小企业设计、制造、 采购、销售、服务等全产业链环节。

鼓励民营企业间抱团出海、有序出海

如今,在全球经济环境复杂多变的大背景下,不少民营企业开拓国际市场、走出新的蓝海。数据显示,2023 年上海民营企业实现进出口总额 13055.30 亿元,同比增长 6.2%,增速高于全市 5.5 个百分点,一时间“不出海即出局”成了热频句。

南逸委员  (蔡黄浩 摄)

“确实,在中国快速的经济发展,及激烈的市场竞争下,不少领域中国产品已经打磨出了国际竞争力,能够很好的参与国际竞争。”在南逸委员看来,目前民营企业参与出海的形式也多种多样,有产品出海,工程服务出海,收购尖端技术品牌的投资出海,项目投资出海等等,通过更大的国际市场实现企业的发展和成长。

不过,虽然上海民营企业在对外贸易中表现亮眼,但海外投资并非一帆风顺,有不少企业反映“走出去”过程中经常需要面对出海 难、出海贵、出海烦、出海不确定性强等诸多问题。

面对风险与挑战,工商联集体提案中建议,要通过组织海外市场调研、开展专题培训指导、完善“走出去”信息共享平台等方式合力打破信息壁垒,降低“走出去”的经营风险。同时,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加强出口信用保险支持、优化外汇审批流程等为中小微企业“出海”提供风险屏障。

吕彪委员 (蔡黄浩 摄)

吕彪委员则建议,成立上海企业出海服务中心。为本市出海企业提供专业培训、联合办公、海外考察、金融赋能,以及政策咨询、企业注册、法律支持、财税支持、人力资源和信息系统等全方位的增值服务,实现信息咨询、在线培训、融资对接等功能,帮助了企业掌握出海信息,引流全国的出海企业到上海寻找资源。

南逸委员则建议,在各类出海中,应关注新质生产力的产能出海,尤其是利用市场规模优势迫使产能出海的项目应谨慎,并共同商讨应对策略。他建议,鼓励轻装出海,避免重资产工厂投资。一些工厂建设周期长,市场及政策变化快,赶不上预期。通过厂房租赁,设备投入等方式,一旦面临政策调整或其他不确定性,可将设备转移,使风险降至最低。

“随着企业出海越多,海外资产占比及价值也越多,企业间要抱团出海、有序出海,防止内卷变成外卷。通过抱团也能更好地维护中国企业在海外的合法权益。”南逸说。

打赏
版权声明 本文地址:https://dyxjsm.cn/post/8722.html
1.文章若无特殊说明,均属本站原创,若转载文章请于作者联系。
2.本站除部分作品系原创外,其余均来自网络或其它渠道,本站保留其原作者的著作权!如有侵权,请与站长联系!
广告二
扫码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