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耀中华|《自信自强》

热点新闻 2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自信才能自强。有文化自信的民族,才能立得住、站得稳、行得远。”大型通俗理论节目《文耀中华》之《自信自强》,探讨什么是文化自信,我们该如何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什么是文化自信在不到十年之前,国产电影与好莱坞电影在中国市场上的较量一直处在胶着状态。但在短短几年当中,中国电影市场的情况发生了巨大变化。从2020年到2023年,全国国产电影的票房占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自信才能自强。有文化自信的民族,才能立得住、站得稳、行得远。”

大型通俗理论节目《文耀中华》之《自信自强》,探讨什么是文化自信,我们该如何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

什么是文化自信

在不到十年之前,国产电影与好莱坞电影在中国市场上的较量一直处在胶着状态。但在短短几年当中,中国电影市场的情况发生了巨大变化。从2020年到2023年,全国国产电影的票房占比全都在80%以上。在2024年前11个月的电影票房排行榜中,排名前八的影片均为国产。

随着中国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快速发展,国产电影质量日益提升,越来越能为观众提供丰富多样的观影体验。中国观众越来越青睐国产影片,这不仅是国产电影高质量发展的实证,更是对显著增强的文化自信的生动诠释。

随着时代的发展,95后、00后逐步成为文化消费的主力,他们见证了国家的日益强盛,在此过程中,培养了更为坚定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在很多文化领域都呈现出对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追求。博物馆热、文旅热日益升温,“国潮”成为了年轻人追逐的时尚。

在四川省眉山市,有一座赫赫有名的三苏祠。从这里走出了北宋著名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一门父子三词客”。一棵黄荆树,一方砚台,一本《后汉书》都是苏家言传身教的体现。人们喜欢苏东坡,不仅是因为他那些脍炙人口的诗词文章滋润着我们的心灵,他的人生经历也给了我们无穷的启迪和思考。

一滴水可以见太阳,一座三苏祠可以看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如今,人们来到三苏祠,会自发带来鲜花,留下各种留言,在此感念一代文学大家的旷世才情,更为名人荟萃、灿若星河的中华文化感到自信和自豪。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院长、教授张涛甫认为,苏东坡受到当代人如此追捧,是因为他身上沉淀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饱含着民族的精神基因。这些年,苏东坡题材的舞剧、话剧、音乐剧、纪录片、动画片纷纷涌现,各地举办东坡文化节、东坡文化旅游大会等各种文化活动,“东坡热”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现象。

南京师范大学教授郦波认为,老子、孔子、墨子、李白、杜甫、苏轼、王阳明等中国古代文化名人,彰显了中国文化深沉、绵长的魅力。他们所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的深厚基础,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在今天仍然闪耀着时代的光芒。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韩震指出,在历史发展进程中,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基因,塑造着民族的精神气质,涵育着人们的精神世界。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原因就在于文化具有极强的渗透性、持久性,能够以无形的意识、无形的观念,深刻影响有形的存在、有形的现实,深刻作用于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文化发展是历久弥新的过程,今天所说的文化自信,是对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有机整体的自信。

文化自信来自文化主体性

汉字是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繁荣的最重要的载体之一,是中华文化的基因,是解开中华文明的一把钥匙。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的汉文字非常了不起,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汉文字的维系”。汉字是世界三大自源文字体系之一,也是唯一持续使用至今的文字体系。汉字的悠久性、持续性和稳定性,使得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得以完整记录、保存和传承。

无论历史长河经历多少曲折,汉字不仅从未失传,并且在一次次字体演变中不断焕发生机,是中华文化主体性的有力印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就来自我们的文化主体性。”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植根于五千多年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绵延不断,且以国家形态发展至今的伟大文明。这也充分证明了中华文明具有自我发展、回应挑战、开创新局的文化主体性和旺盛的生命力。

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孙晓云分享了她眼中的中国书法。她认为,中国书法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文字艺术。以汉文字为载体的中国书法,尺幅天地,构建了中国人的精神家园。文化是民族的根,汉字是文化的根。书法从甲骨文、金文、秦篆、汉隶,到楷书、草书、行书,汉字的演变与传承见证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辉煌灿烂的历史。汉字对于民族性格塑造也起了非常大的作用。

孙晓云表示:“中国文化中,文字和书写是并行的。中华文明、中国精神,离不开中国书法的承传。对传统书法的承传,是当代人当仁不让的历史使命。书法是中华文化最古老、最有标志性的符号。弘扬中国精神,为中华民族铸魂,首先要做的,就是把中国的汉字写好。”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韩震指出,任何文化要立得住、行得远,要有引领力、凝聚力、塑造力、辐射力,就必须有自己的主体性。面对近代以来的剧烈社会变迁,中华民族没有放弃自己的文化主体性,在艰辛守护和不懈探索中赓续中华文脉,巩固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中国共产党登上历史舞台,激活了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创造的伟大文明,使中国人在精神上从被动转为主动。

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创造了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通常统称为红色文化。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战胜一切强敌、克服一切困难、夺取一切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是我们坚定文化自信,巩固文化主体性的重要基石。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在长期浴血奋战和艰苦奋斗过程中淬炼出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中华文化注入了红色基因。经过持续不断的精神重塑,中国人民不仅在政治上站立起来,更在文化和精神上挺立起来,成功实现了中华文化主体性的复归。

在改革开放之后,随着中国与世界的交流越来越频繁,中西文化的交往也越来越密切。曾经有段时间,面对西方文化的冲击和影响,有少数一些人产生了崇洋媚外的心态。但随着中国硬实力的增强,以及国际交往的深入,人们深刻地意识到,软实力的强大和文化自信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支撑。

南京师范大学教授郦波认为,文化是在一代代人的头脑中搞建设,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而是一个久久为功、绵绵用力的长期过程。经过多年的努力,特别是历经新时代的伟大变革,中国道路越走越宽广,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得到大幅提升,中华民族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东方,中国人民的历史主动精神、历史创造精神极大焕发,文化自信心显著增强,文化主体性得到极大巩固。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韩震认为,我们的文化主体性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中国大地上建立起来的,是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是通过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建立起来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有了文化主体性,就有了文化意义上坚定的自我,文化自信就有了根本依托,中国共产党就有了引领时代的强大文化力量,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就有了国家认同的坚实文化基础,中华文明就有了和世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的鲜明文化特性。”这段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文化主体性的内涵特征,阐明了巩固文化主体性的重要价值,为新时代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

坚定文化自信就是坚持走自己的路

回顾党的百年奋斗成功道路,是党领导人民独立自主探索开辟出来的。这条道路,我们究竟是怎么走过来的?越来越多的95后、00后主动走进红色博物馆、文化馆去找寻答案。

全域行浸式数字演艺《红飘带·伟大征程》演出几乎场场爆满。血战湘江、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红飘带”的森林生动再现了红军长征历程,带领观众重走一次长征路。

文耀中华|《自信自强》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院长、教授张涛甫认为,红军将士用生命和热血铸就的长征精神具有穿越时空的强大感召力。贵州的红飘带长征文化数字体验馆,让观众穿越时空隧道,置身于长征那段峥嵘岁月的场景,沉浸式地感受长征故事,接受长征精神的洗礼。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韩震指出,长征精神蕴含着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独立自主是中华民族精神之魂,是我们立党立国的重要原则。党的百年奋斗成功道路是党领导人民独立自主探索开辟出来的,马克思主义的中国篇章是中国共产党人依靠自身力量实践出来的,贯穿其中的一个基本点就是中国的问题必须从中国基本国情出发,由中国人自己来解答。这种独立自主的探索精神,这种坚持走自己路的坚定决心,是我们党不断从挫折中觉醒、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真谛。

文化孕育了精神,文化自信才会精神强大,一个国家的精神必然是其民族文化的现实反映。《山海情》是一部反映我国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电视剧,一经播出就在海内外引起了持续热烈的反响。它讲述了宁夏西海固地区的贫困群众在福建的对口帮扶之下,将飞沙走石的“干沙滩”建设成寸土寸金的“金沙滩”的故事。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院长、教授张涛甫认为,《山海情》的魅力就是中国脱贫攻坚事业的魅力。中国脱贫攻坚的伟大实践,为推进世界减贫事业贡献了“中国方案”。它深刻地启示我们,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韩震认为,走自己的路,不仅仅是坚持经济、政治上的独立自主,也要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近年来,《山海情》《平凡的世界》《大江大河》《人世间》等一系列现实题材电视作品的成功,是我国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的一个缩影。繁荣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提供了丰富滋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定文化自信就是坚持走自己的路。”复旦大学新闻学院院长、教授张涛甫表示,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国情,注定了中国必须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从这个意义上讲,坚定文化自信的首要任务,就是要立足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经验,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构建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真正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

文耀中华|《自信自强》

南京师范大学教授郦波认为,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精神上的独立自主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自立自强的脊梁,是中国共产党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精神基础。同时,开放包容是文明发展的活力来源,也是文化自信的显著标志。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以更加博大的胸怀,积极主动学习借鉴世界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方能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贯通着过往和当下,连接着自身和外界,具有跨越时空的力量,承载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历史命运和殷殷期望。在走向全面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14亿多中国人民要坚定文化自信,奋发有为,共同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

责编:秦雅楠、李萌

打赏
版权声明 本文地址:https://dyxjsm.cn/post/10731.html
1.文章若无特殊说明,均属本站原创,若转载文章请于作者联系。
2.本站除部分作品系原创外,其余均来自网络或其它渠道,本站保留其原作者的著作权!如有侵权,请与站长联系!
广告二
扫码二维码